Fluorochem
全场适用
CAS号:72-48-0
品名:1,2-二羟基蒽醌alizarin
中文别名:茜素;媒染红11;茜草素;颜料红83;芹黄素;C.I.颜料红83;1,2-二羟基;
英文别名:Red83;Pincoffin;1,2-Dihydroxy-9,10-anthracenedione;Alizarina;Aliazrin;SNO1141;Alizarin;dihydroxyanthraquinone;1,2-Dihydroxyanthraquinone;ALIZARIN;9,10-Anthracenedione,1,2-dihydroxy-;1,2-dihydroxy-9,10-anthraquinone;Alizarine;mordantred11;
分子式:C14H8O4
分子量:240.211
精确质量:240.042
Psa:74.6
RTECS号:YO8300000
UNII号:60MEW57T9G
外观与性状:橙色-红色晶体或粉末
密度:1.06g/mLat 20°C
沸点:430 °C
熔点:287 °C
闪点:430°C subl.
折射率:1.732
稳定性:Stable. Incompatible with strong oxidizing agents, strong bases.
安全说明:S26-S36-S24/25-S22
危险类别码:R36/38
WGK Germany:3
海关编码:2914700090
危险品标志:Xi
简介:茜素即1,2-二羟基蒽醌,是一个常用的染料。橘红色针状晶体或赭黄色粉末。微溶于水,可溶于乙醇、乙醚、吡啶和苯。可从茜草根部提取,但目前一般采用工业合成法得到,是用蒽醌-2-磺酸、氢氧化钠与硝酸钾或氯酸钾共熔,或在水溶液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。它是第一个通过人工合成得到的天然染料。茜素自古就在中亚、埃及、欧洲和中国被作为红色染料使用。1804年英国的乔治·菲尔德发现用明矾水溶液处理茜素后,茜素会发生色淀,变为不溶的固体染料,从而延长了它作为染料的使用寿命。用其他金属盐代替明矾,可以得到其他颜色的染料。1826年,法国的Pierre-JeanRobiquet确认了茜草根含有两种染料,即茜素红及红紫素(羟基茜素)。茜素的首个合成路线是1868年由德国化学家卡尔·格雷贝、卡尔·里伯曼和英国化学家威廉·珀金几乎同时发现的。格雷贝和里伯曼的方法十分昂贵,难以投入生产,相反,珀金的方法之一便是以煤焦油产品蒽作原料,先制取蒽醌,然后磺化、碱熔得到茜素,产率很高。因此该法仍是目前工业上制取茜素的方法。深茜红(茜素红、玫瑰红)是一种红色的染料,利用茜素制成。深茜红色:
用途:1.酸碱指示剂。作铝、铟、汞、锌和锆的点滴试剂。神经组织和原生动物活体染色的染色剂。
规格:
1G
500mg
100mg
100g
25g
5g
25G
100G
100GR
500g
10mM*1mL
1g